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近日,习对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新的文化使命是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对文化发展的要求,落脚点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入领会习的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刻内涵,需要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四个维度来把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当今世界上集先进性与人民性为一体的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世界历史为基本视角,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旨归,提倡文化的交融互鉴与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各民族实现文化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是人类文明发展最为科学的文明尺度,是我国文化建设根本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意味着文明的锻造与生成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必须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和阐发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要求,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境界,既具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真理性和一般性,又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文化发展的理论想象,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了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形态。习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大抵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知识文明四个发展阶段,创造了原始文化、封建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多样的文化样态。在漫长的文明发展激荡中,各族人民共创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筑就了奋楫笃行的精神家园,汇聚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推动着中华民族沿着适合自身特点的道路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承载了过往所有文明的有益积累和价值观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综合与超越,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表达,也是21世纪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不同于过去时代因地域、传统而居于一隅孤立发展的文明样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特性和世界文明成果共性的统一,不仅致力于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问题,同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问题表示关切,因而是具有普遍文明意义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的崭新形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引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方向。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贯彻古今、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古老的中华文明走来,是中华文化完成现代重塑的蜕变结果,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和精神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发展与现代化相匹配的文化生命体,以文固本、以文铸魂,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突出特性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规制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然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范式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和创新性,是中国人民着力开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厚底蕴和精神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完善自身、超越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以贯之的统一性,使中国式现代化的能动主体始终表现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一直坚持的包容性和和平性,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和合共生为发展特色,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时代亮色。正是在这些特性的作用下,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够坚持走自己的路,以高度的精神自主、昂扬的奋斗姿态和强大的文化自信,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超越西方范式的文明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生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彰显物质与精神互动、共同富裕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相融合的新型文明”。这一新型文明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世界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明成果,本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文明意识,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文明成果,是具有世界文明意义的中华文明新形态,彰显出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主体性、文化自觉性和历史主动性。新时代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和文明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和不竭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拓展了世界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文明发展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文明标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文明实践的重大创新。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独特的世界观、文明观、价值观、生态观等科学认识和思想智慧,不仅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指南和理论导引,更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途径,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培育文化主体性、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文明典范,提供了全新选择。
(本文系江苏省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项目〈项目号:23ZXZB013〉和2022年度南京工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29〉阶段性成果)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宝博体育、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